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论文集粹

李白出生地辨

发布时间:2012年12月1日 15:53      点击量:175

李白出生地辨

裴斐

关于李白出生地,原不成问题。自l974年郭沫若提出李白生于西亚碎叶,虽未经学术界讨论接受,各种工具书及教科书皆翕然相从,这才成为问题。

无论谁怎么说,须知了解李白身世有两篇材料最可徵信,一是魏颢《李翰林集序》,一是李阳冰《草堂集序》。魏、李先后受李白嘱托为之编集,所说李白身世无疑出自李白口述。魏《序》作于上元二年(761),李《序》作于宝应元年(762),当时李白都还活着,其中都有关于李白出生籍贯的翔实记载。

蜀之人无闻则已,闻则杰出,是生相如、君平、王褒,杨雄,降有陈子昂、李白,皆五百年矣。自本陇西,乃放形,因家于绵。身既生蜀,则江山英秀(魏颢《李翰林集序》)。

李白,字太白,陇西成纪人,凉武昭王  九世孙。蝉联圭组,世为显著,中叶非罪,谪居条支……神龙之始逃归于蜀,复指李树而生伯阳。惊姜之夕,长庚入梦,故生而名白,以太白字之(李阳冰《草堂集序》)。

记载详略有别,却都是说李白本家陇西,先世曾流徙异域,入蜀然后生白。这就是关于李白出生籍贯最早亦最具权威性的记载。

可是,李《序》存在一个矛盾,问题出在“神龙之始”,这个入蜀的时间。今案,李白于肃宗至德二载(757)所作《为宋中丞自荐表》中自称“年五十有七”,以此上推,其生年当在“武后长安元年(701),于此各家均无异议。那么,既然李家入蜀在中宗神龙之始(705),其时李白已五岁,则显然与入蜀然后“惊姜”之说不合。矛盾之说不可同世而立,你要证明“神龙”入蜀之可信,就必须证明入蜀然后“惊姜”之不可信;反之亦然。但郭老为证其说,仅取李《序》所载神龙入蜀作为立论根据,于入蜀然后生白的记载则回避不谈。至于魏《序》,明明白白说李白“身既生蜀”,从中找不出任何幼年入蜀的根据,因此郭老根本不提,这样重要的材料他当然是检阅过的。

碎叶之说,郭老是采取范传正《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》所载;  “隋末多难,一房被窜于碎时”。郭老认为此“碎叶”即李阳冰所说“条友”,对其地望所在考辩甚详,此不论,要之,郭氏新说之根据,主要就是范传正所说“一房被窜于碎叶”和李阳冰所说“神龙之始逃归于蜀”这两句话,推论逻辑如下:既然李家先世曾流徙碎叶,而李家入蜀时李白已经五岁(神龙之始),故知李白必生于碎叶。老实讲,即使两个前提都成立,推论也还是有破绽的。譬如说,可以提出这样的疑问,在李白先世流徙碎叶到李白父亲入蜀之前,李家是否还到过别处?李白父亲会不会先在某处尔后迁蜀?揆之情理,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呢。

不过,郭氏说之必不可信,关键还在幼年入蜀这个前提就站不住脚。

唐人所撰李白身世资料,最可信者,除魏颢、李阳冰分别为白编辑所写的序文,再就是刘全白、范传正于李白身后为他写的碣记和碑序了。刘《碣记》作于贞元六年(791),去白之殁二十八九年,自谓“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,及此投  ,荒坟将毁,追想音容,悲不能止”,可见其为李白同代之晚辈。范《碑序》作于元和十二(817),去白之殁已五十四五年,但他见到了白子伯禽手疏先世谱牒之残纸。刘《碣》、范《碑》并前魏、李二《序》,所述李白身世均直接或间接出自白之口授,而又各有来历,并非前后因袭,现将其中有关文字摘出,互为印证。

白本陇西,乃放形,因家于绵。身既生蜀,则江山英秀(魏颢《李翰林集序》)。

神龙之始逃归于蜀,复指李树而生伯阳;惊姜之夕长庚入梦,故生而名白,以太白字之(李阳冰《草堂集序》)。

君名白,广汉人(刘全白《唐故翰林李君碣记》)。

白本宗室子,厥先避仇,客居蜀之彰明,太白生焉①(范传正《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》)。

魏称绵,李称蜀,刘称广汉,范称彰明,实则地望相同而有详略之别,加之条贯便是蜀中绵州(汉称广汉)之彰明县。魏、李、范均指明白生于蜀中,刘全白未言出生,亦视白为蜀人。这种并非依附撰拟而来的一致性,充分证明了李白生于蜀中之可信,自然也就证明了幼年入蜀之不可信。

至于李《序》中存在的矛盾——“神龙之始”入蜀与入蜀然后生白——其实是清代注家王琦最先发现,郭老就是抓住“神龙”这个年号做文章,却不去理会王琦对此提出的一种解释:“岂神龙之年号乃神功之讹?”若解,李家入蜀时在武后神功(697),下距李白降生(701)四年,则与入蜀后生白的记载相合矣!要之,矛盾之说不可两立,既然无法推翻入蜀然后生白的记载,那就只能接受“神龙乃神功之误”的解释。再说,这解释本身也是合理的,其所以合理,是因为经验证明古籍流传中一字之讹是常见的现象。郭老引用李白“奔流成秦”这句话时便说。“余意‘咸秦’当即‘碎叶’之讹”,  “盖因原字蠹蚀破坏而后人以意补之”。碎叶讹为咸秦系两字之误,可是他却不去理会王琦所说的一字之误。神功讹为神龙,除“因原字蠹蚀破坏而后人以意补之”,这种可能外,还有另一种可能,那就是李阳冰作序时的笔误或记忆之误。两个年号相距仅八年,  “功”与“龙”韵亦相邻,容易混同。兹举一旁证;近人岑仲勉《唐史馀沈》中宗条引苏颐《唐璇碑》:。“神功初,徵拜辅国大将军,同中书门下三品”,于“功”字下注云“龙之讹”,未加论证。今案,《新唐书》卷六十一《宰相表上》载。  “休  (唐璇字)自凉州入为辅国大将军,并同中书门下三品”,时在神龙元年四月甲戌;又据同书卷一百一十一唐璇本传,其授辅国大将军、同中书门下三品亦在中宗复位之初,即在神龙不在神功。岑注是。此即说明神功、神龙极易互讹。

唐人所纪李白出生均在蜀中,别无他说。宋代出现的各种地志,如《太平寰宇记》,《元丰九域志》、《舆地广记》以至明、清之《一统志》、《四川通志》等等,其中都有关于李白出生绵州彰明(或称故里)的记载;迄予近世,《辞源》、《辞海》、《人名大辞典》以及文学史一类读物亦均从此说。后世相因之说固不足徵,却证明李白生蜀之说已为历代人普遍接受。

李白是蜀生之蜀人,这在历史上是有翔实记载的。要推翻这个千百年来妇孺皆知的历史结论而另立新说,窃以为根本不可能。除非发现了足以将上述魏、李,刘、范诸人记载推翻的新资料。

①此据宋人杜田《杜诗补遗》所引。李集附录之范《碑序》有“神龙初潜还广汉”云云,其所述李白降生亦在人蜀之后。

 (原载《人民日报》海外版)